北庭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
《吉木萨尔县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第四十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木萨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日
吉木萨尔县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加强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文)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结合吉木萨尔县实际,特制定全县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治为主要手段,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围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社会稳定高质量发挥在那提供有力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稳定长治久安。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搬迁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坚持“谁诱发、谁治理”,对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相关单位或个人负责治理的原则;坚持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2020年度地质灾害概况、地质灾害预报评价
截止2020年年底,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216处,其中:崩塌及崩塌隐患点160处(岩质崩塌104处、土质崩塌56处)、滑坡及滑坡隐患点31处(岩质滑坡2处、土质滑坡29处)、泥石流隐患点6处(沟谷型5处、坡面型1处)、地面塌陷隐患点19处(采空型)。我县严格落实各项措施,不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无地质灾害人员伤亡。
三、2021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重点防范区预测。吉木萨尔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受融雪、降雨影响较大,地质灾害发生在春季融雪期、降雨期(2月-9月)。春季融雪期(2月-4月),山区一带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降雨期(5月-9月),当降雨时间较长并伴随多次连续大暴雨时,各类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概率增多,并表现出较强的同发性和滞后性。不合理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诱发的又一重要因素,对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将整个施工期作为重点防范期。
易发生地质灾害重要位置:大有镇韭菜园子村木塔寺存在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大有镇韭菜园子村光源电业有限公司引水渠潜在滑坡灾害。野狼谷景区潜在崩塌灾害,矿区潜在地面塌陷灾害。山区牧道存在各类地灾隐患。
(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吉木萨尔县大有镇韭菜园子村木塔寺滑坡,直接威胁坡体下居住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泉水地村潜在滑坡,直接威胁坡体下居住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气象因素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预测春季融雪快、气温回升快,加上降水,山区及丘陵地带可能发生融雪型洪水,同时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夏季暴雨、长时间的降雨在山区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入冬时节气温反复,易形成蠕动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需及早准备防范地质灾害。
2.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从交通、水利、采矿等工程建设活动强度分析,公路沿线、大型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强烈地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类工程轻微地区。农村地区建房依然存在未考虑周边地质环境条件、选址不当、缺乏完善排水设施、对边坡进行不合理开挖与加载等问题,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需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范工作。
3.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数据,2020年自治州范围内3.0级以上地震共5起,其中呼图壁县4次,奇台县1次,影响较大的地震为奇台县发生3.8级地震。地震震级不大,但在山区导致破坏性、危害性增大,这将使得本区范围内潜在的不稳定斜坡诱发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性增大。辖区沿天山地带是地震多发区,也是潜在地质灾害多发生区域。
四、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人民政府设立吉木萨尔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应急管理局、发改、水利、财政、住建、交通、文旅、电力、通讯、气象、民政等有关单位协同县自然资源局进行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吉木萨尔县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所管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成立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领导责任制和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专人负责制。建立和健全以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和相关部门领导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统一印制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乡镇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至防灾负责单位、负责人和受灾威胁的群众手中,切实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报备自然资源局。
(二)建立健全防灾制度,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建立和完善年度防灾方案,应急预案、灾害速报、灾点监测、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预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有关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并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加强部门联动和协商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演变过程,及时捕捉灾害发生前特征信息,为精准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防治灾害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三)严格制度执行,确保防灾工作落实。县自然资源、水利、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汛期前和汛期险情巡查、应急调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随时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发现临灾险情,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迅速采取避让、应急处置措施。对出现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在立即处置的同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迅速上报各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加强潜在地质灾害点及动态监测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融雪期、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融雪期、汛期对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区、重要灾害点巡查不少于4次。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同时,第一时间上报县人民政府,为准确、及时了解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其次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时,项目单位必须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认真实施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严密监测,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对重点区段进行巡回检查,发生地质灾害要立即报告,同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五)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和防治知识培训。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它具有点多面广、涉及人员多的特点,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科普知识,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对受灾危险区的群众进行培训,内容涵盖一般的地质灾害知识、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还要有农村建房选址和工程经济活动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经验、典型事例的宣传。通过宣传和培训,普及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以提高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六)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县自然资源局要加强和州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气象局、住建局、交通局、文旅局、水利局等相关配合沟通,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线、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和灾(险)情信息共享渠道、部门联动,推进各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