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
《吉木萨尔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吉木萨尔县十八届人民政府第四十一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吉木萨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19日
吉木萨尔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规要求,为切实做好2025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吉木萨尔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4年地质灾害概况及地质灾害预报评价
根据《新疆吉木萨尔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报告》成果,全县行政区域现存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90处,其中:崩塌144处、滑坡29处、泥石流7处、地面塌陷10处;各乡镇地质灾害点分别为泉子街镇52处,三台镇29处,新地乡33处,大有镇19处,二工镇5处,老台乡16处,庆阳湖乡10处,农六师红旗农场25处,五彩湾镇1处,北庭镇、吉木萨尔镇及北部沙漠地质灾害不发育。各乡镇、各部门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不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全县未发生达到统计规模以上的地质灾害,全年无地质灾害人员伤亡。
二、2025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重点防范区预测。2025年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生节点为春季融雪期、夏季降雨期。春季融雪期(2月—4月),山区一带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夏季降雨期(5月—9月),当降雨时间较长并伴随多次连续大暴雨时,各类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概率增大,并表现出较强的同发性和滞后性。不合理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诱发的又一重要因素,对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将整个施工期作为重点防范期。
吉木萨尔县地质灾害隐患区分布:南部矿区为地面塌陷灾害易发,山区部分地段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易发区。
易发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大有镇韭莱园子村、木塔寺村存在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野狼谷景区潜在崩塌灾害;矿区潜在地面塌陷灾害;山区牧道存在各类地灾隐患。
(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段)。
见附表:吉木萨尔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三)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气象因素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预测春季融雪快、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山区及丘陵地带可能发生融雪型洪水,同时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夏季暴雨、长时间的降雨在山区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入冬气温多变,易形成蠕动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需及早准备防范地质灾害。
2.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公路沿线、大型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类工程活动轻微地区。农村地区建房依然存在未考虑周边地质环境条件、选址不当、缺乏完善给排水设施、对边坡进行不合理开挖与加载等问题,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需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范工作。
3.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近年来虽然地震震级不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地震风险隐患,尤其在山区破坏性、危害性增大,如遇破坏性地震,将会诱发山体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措施
(一)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各乡镇要研究制定支持和规范群测群防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强群测群防员队伍遂选、补齐和培训,完善群测群防员队伍;充分发挥“人防+技防”优势,提升地质灾害预警精准度、时效性,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强化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多部门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密切关注极端天气过程,科学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风险,着力加强山洪引发泥石流预报预警合作,及时准确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信息。健全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叫应”机制,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范围,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实现紧急预警信息迅速到人到户;加大基层单位预警响应措施的监督提醒力度,形成预警与响应闭环管理。(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调查。各乡镇要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地毯式”巡排查,重点加大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统筹专业技术力量,重点加强易发区学校、医院、村庄等人口密集区、旅游景区、交通干线、重要设施、重大工程建设活动区以及临时作业场地等重点地段的排查检查,对排查出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及时上报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逐一落实防灾措施。(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教育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持续做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范。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深入研判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探索推动“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既要管住隐患点,又要管住风险区。聚焦防灾减灾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和重点地区、重点隐患、重点时段,持续集中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排危除险,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对旅游景区、学校、医院、村庄等特殊敏感区域,各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隐患威胁,既要严防工程本身诱发地质灾害,也要严防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对新建、在建和建成不久的工程,建设行业主动承担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责任,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要求落实工程配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矿山开采区域,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原则,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在建生产矿山,及时消除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对公路沿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积极承担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责任,全力避免因人为扰动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教育局、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科学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按照自治区和地方财政事权,积极申请各类资金,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原则,实施工程治理项目,最大限度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威胁。对工程治理成本远大于搬迁成本,或通过工程治理难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的居民点,将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乡村振兴、土地整治等结合起来,统筹实施避险移民搬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公路防护及交安设施,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自然资源部门要充分利用防治工作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好服务地质灾害决策,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组织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优化力量布局,强化日常训练,着力提升应急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交通、医疗等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加强人员物资配备和经费投入,确保地质灾害发生后能迅速提供应急保障。(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宣传和避灾避险演练。各乡镇、各部门要持续推动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和防灾演练,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要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在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开展1-2次地质灾害避灾避险演练,增强干部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尤其要注重提升景区游客、公路沿线人员、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人员避险能力。(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认真执行地质灾害汛期值班调度等各项制度。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巡查、汛期24小时值班、汛期地质灾害报告制度,一旦出现险情和灾情,要在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并立即通报应急管理部门。住建、水利、交通、文旅等有关部门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报告的,要立即转报县人民政府并通报自然资源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水利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工作职责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协助各乡镇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地质灾害调查、预报预警和地质灾害防治;负责地质灾害点排查、检查和巡查工作;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县应急管理局:履行应急救援工作职责,负责对地质灾害应对进行综合指导、组织和协调;组织编制全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汇集、上报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贯彻上级的指示和部署,并督促落实;指挥全县救灾工作。
县水利局:密切监测水利设施周边地形地质变化及汛期山洪变化,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负责水库、河道、堤坝等水利设施的抢、排险及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开辟救灾绿色通道,调集、征用救灾车辆,组织道路抢修、维护,保障公路道路运输畅通;负责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
县文旅局:负责及时报道灾情和救灾动态,组织疏散安置灾区游客。负责旅游景区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灾害天气的预警预报,及时上报重大天气变化情况,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全县各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清查各学校地质灾害隐患,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防灾避灾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负责地质灾害易发区学生的转移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组织和督促有关单位对危及建筑行业、商品房和市政工程、城镇和村镇建设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巡查、核查、监测和治理,对可能引发或已引发地质灾害的,督促建设单位加强监测和治理;负责指导开展遭受地质灾害房屋进行安全评估(鉴定)工作。
县卫健委:负责做好地质灾害发生后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按国家和区、州有关规定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及应急处置资金。
县发改委:负责安排救灾建设项目,负责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重大工程立项工作;组织协调救灾物资调拨供应。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工作,制定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向受威胁单位和群众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定期开展群众自救、互救演练;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及时报告并处理险情。
附表
吉木萨尔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 行政区 | 名称 | 规模 等级 | 灾害 类型 | 威胁 人数 | 威胁 财产 | 现状 稳定性 | 预测 稳定性 | 防治 级别 | 主体 责任人 |
1 | 吉木萨尔县 | 泉子街白杨河路西滑坡隐患点 | 小型 | 滑坡 | 1 | 5.6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2 | 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白杨河村 | 小型 | 滑坡 | 17 | 13.7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3 | 泉子街镇白杨河村三队王杰家住宅东侧 | 小型 | 滑坡 | 1 | 4.7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4 | 泉子街镇太平村太平渠簸箕湾滑坡 | 小型 | 滑坡 | 0 | 11.2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5 | 泉子街镇小东沟马吾力提住宅 | 小型 | 滑坡 | 3 | 9.6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6 | 泉子街镇白杨河护林站南300米崩塌3 | 小型 | 崩塌 | 3 | 32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7 | 泉子街镇白杨河西台村南250米崩塌2 | 小型 | 崩塌 | 2 | 22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8 | 泉子街镇白杨河村三队加合亚住宅东侧崩塌1 | 中型 | 崩塌 | 11 | 10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9 | 泉子街镇牛圈子沟村住宅 | 小型 | 崩塌 | 9 | 13.3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10 | 泉子街镇盛丰林果业合作社崩塌 | 小型 | 崩塌 | 2 | 4.5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泉子街镇人民政府 | |
11 | 大有镇大有乡牧场三队滑坡1 | 中型 | 滑坡 | 8 | 10.4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大有镇人民政府 | |
12 | 大有镇东八份村东南一点二公里滑坡2 | 小型 | 滑坡 | 5 | 18.65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大有镇人民政府 | |
13 | 大有镇黑家湾村河道右岸滑坡 | 小型 | 滑坡 | 1 | 3.45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大有镇人民政府 | |
14 | 新地乡花儿沟沟口 | 小型 | 崩塌 | 1 | 0.15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新地乡人民政府 | |
15 | 吉木萨尔县 | 新地乡下小份子村木拉提住宅河岸 | 小型 | 崩塌 | 5 | 2.2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新地乡人民政府 |
16 | 新地乡花儿沟沟口西侧500米 | 小型 | 崩塌 | 3 | 3.8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新地乡人民政府 | |
17 | 新地乡花儿沟沟口西侧800米 | 小型 | 崩塌 | 1 | 2.6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新地乡人民政府 | |
18 | 石厂沟西侧支沟 | 小型 | 泥石流 | 0 | 26.5 | 轻度易发 | 不稳定 | 重点 | 新地乡人民政府 | |
19 | 吉木萨尔县老台乡乏马塘村西北600米 | 小型 | 崩塌 | 5 | 3.5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老台乡人民政府 | |
20 | 仰坝村乡村道路崩塌3 | 中型 | 崩塌 | 0 | 12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老台乡人民政府 | |
21 | 潘家台大顶崩塌4 | 小型 | 崩塌 | 6 | 4.64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三台镇人民政府 | |
22 | 西台子村小三台崩塌 | 小型 | 崩塌 | 6 | 5.3 | 基本稳定 | 不稳定 | 重点 | 三台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