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度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有企业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末,县属国有企业共61家(其中:独资企业3家、二级全资子公司21家、三级全资子公司7家、分公司1家,参控股28家,代管州国投子公司1家),累计资产总额88.86亿元,较上年增加2.66亿元,同比增长3.09%;负债总额40.19亿元,较上年增加1.62亿元,同比增长4.2%;所有者权益总额48.67亿元,较上年增加1.04亿元,同比增长2.18%;平均资产负债率45.23%,同比增长1.1%;营业收入总额3.45亿元,较上年增加1.14亿元,同比增长49.35%;净利润0.257亿元、较上年增加0.3亿元。具体如下:
(一)吉木萨尔县国有资产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集团)
截至2023年末,国投集团下设子公司36家(其中:二级全资子公司9家,三级全资子公司6家,参控股公司20家,代管州国投子公司1家)。
国投集团资产总额85.45亿元(含天源公司约28.56亿),较上年增加1.54亿元,同比增长1.84%。流动资产总额30.71亿元,较上年减少3.04亿元,同比下降9%;非流动资产总额54.74亿元,较上年增加4.58亿元,同比增长9.13%。
负债总额38.18亿元,较上年增加0.87亿元,增长2.33%;所有者权益47.27亿元,较上年增加0.67亿元,同比增长1.44%;资产负债率44.68%,同比增长0.49%;营业收入总额2.22亿元,同比增长0.88亿元,增长65.67%;净利润0.08亿元,较上年增加0.24亿元,增长1.5倍;企业亏损面33.3%,同比下降12.8%。
(二)吉木萨尔县庭州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集团)
截至2023年末,农发集团下设子公司12家(其中:二级全资子公司6家,三级全资子公司1家,参控股公司5家)。
农发集团资产总额1.33亿元,较上年增加0.35亿元,同比增长35.71%。流动资产总额1亿元,较上年增加0.19亿元,同比增长23.46%;非流动资产总额0.33亿元,较上年增加0.16亿元,同比增长9412%。
负债总额0.99亿元,较上年增加0.23亿元,同比增长30.26%;所有者权益0.34亿元,较上年增加0.12亿元,同比增长54.55%;资产负债率74.43%(因农发集团实际运营五彩实业、吉源水务公司归属于天源公司,故此处资产负债率为74.43%,实际为44.57%),同比下降2.8%;营业收入总额0.75亿元,较上年减少0.1亿元,同比下降4.02%;净利润0.11亿元,较上年增加0.03亿元,同比增长37.5%,农发集团全面实现盈利。
(三)吉木萨尔县丝路北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投公司)
截至2023年末,文投公司下设子公司10家(其中:二级全资子公司6家,分公司1家,参控股公司3家)。
文投公司资产总额2.08亿元,较上年增加0.77亿元,同比增长18.9%。流动资产总额0.37亿元,较上年减少0.06亿元,同比下降13.95%;非流动资产总额1.71亿元,较上年增加0.83亿元,同比增长94.32%。
负债总额1.02亿元,较上年增加0.52亿元,同比增长18.9%;所有者权益1.06亿元,较上年增加0.25亿元,同比增长30.86%;资产负债率49.04%,同比增长28.48%;营业收入总额0.48亿元,较上年增加0.36亿元,增长3倍;净利润0.067亿元,较上年增加0.03亿元,同比增长93.04%;企业亏损面40%,无变化。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壮大国有资产规模
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农产品销售、市政维护养护、供水供热保障等主责主业,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千方百计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23年县属国有企业在供水、供热、文旅等重点领域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其中:国投集团清洁低碳集中供热项目资投2.62亿元;东方希望产城融合项目投资0.58亿元;农发集团吉山源纯净水厂建设项目投资0.02亿元。文投公司庭州湾项目投资0.24亿元。固定资产规模进一步壮大,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国企贡献,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在我县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资产运营能力
2023年县属国有企业持续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在吉木萨尔县国资国企落在实处。一是将企业改革、优化治理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推进“清廉国企”文化建设,让清廉之风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二是持续优化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制定董事会对经理层授权放权清单,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股东对国有企业的管控水平。三是根据企业不同功能定位、发展阶段,设置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并将年度经营考核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实行“一企一策”考核制度,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主导产业和主营业务,累计参与集中供热、保障性住房、供水管网、园区亮化、庭州湾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建设,年末,县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047.82万元,国有企业全面实现扭亏为盈总目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向好,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更近一步。
(三)加强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推进低效闲置资产清理
摸排县属国有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建立低效无效资产统计台账。经统计,县属国有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共计8.81亿元(含天源公司8.46亿元),2023年,国有企业依法依规处置低效闲置资产3项,处置收入0.42亿元。其中:吉木萨尔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处置天成达厂房资产,处置收入0.37亿元;吉木萨尔县北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处置原畜牧局办公楼资产,处置收入0.046亿元;吉木萨尔县北庭春物流园有限责任公司处置31辆燃油车,处置收入0.007亿元。
(四)加大企业债务清理力度、全面压降企业存量债务
加强国有企业融资平台全口径债务动态监测,对6家融资平台公司建立债务管理台账,严控债务增量,加强对债务业务的审查和管理。严格按照还款时限,逐步清理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2023年压降隐性债务5.08亿元,清理中小企业往来欠款1.22亿元,促进企业瘦身。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高、能力不强
国有企业资产责任意识、效益意识、约束意识较为淡薄,部分企业资产存在权属不明、底数不清、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相脱节等现象,尤其是对下属子公司的资产价值、使用等情况不能充分掌握,导致企业资产未能高度统筹利用,不能最大化发挥经济效益。同时国有企业资产的预算、验收、登记、盘点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缺失,无法有效规避一些国有资产的整体风险。
(二)企业内控管理混乱,权责不明
国有企业内部权责不明、职责不分、议事流程不清的问题依然存在,管理体系与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统一,缺少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并且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与执行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母、子公司权责划分不明确,母公司高管兼任子公司执行董事或高管、母、子公司资产共用、对子公司的管理偏向于行政管理模式、过多干预子公司业务的情况,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制约企业发展。
(三)低效、无效资产占比较高
国有资产配置不够合理,国有企业资产总体规模可观,但资产质量整体不高,低效、无效资产存量较大(约8.81亿元),目前国有企业对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力度不够、办法不多、市场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广场公园、水井水库、公路、供排水管道等公益性资产每年折旧、摊销数额较大,每年摊销额约0.68亿元,同时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护运营,影响资产监督和运行管理,降低资产利用效率,致使企业增收压力较大。
(四)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缺少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持,资产管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和人工记录,在制定资产管理工作处置策略过程中,不能全面掌握现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导致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数据信息价值无法有效掌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提高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保值增值的责任规定,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的失职渎职行为,启动责任追究程序。从企业责任人到具体工作人员,依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要求,对责任主体追究相应经济、行政法律责任,进一步加强国企监管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大关于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严格规范采购预算申请、付款验收、领用登记、调拨转换、储存盘点及报废处置等内控制度,进一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二)完善企业内控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应科学全面修订完善各项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完善以公司章程为核心、以相关议事规则与制度规范为保障、以全面依法治企为支撑的企业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制约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履职程序、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与子公司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严格按照内控管理制度履行各项决策,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股东权利,依法参与子公司的各项经营决策,加快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力度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定期开展国有资产状况分析,逐个甄别资产类型,核实资产性质和权属,厘清相关账目,加快剥离、盘活非经营性等低效、无效资产,减轻国有企业运营负担。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旅游等领域优势共同破解国有企业低效、闲置资产瓶颈,集中力量引进优势资本,聚焦优势资源,进一步培育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有企业经济实力,实现国有资产提质增效。
(四)推进企业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积极对接州国资委及时将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延伸至县属国有企业,切实有效利用平台中资产管理板块功能,促进国有企业资产初步达到信息化监管,为资产管理配置、处置等决策工作提供更加全面信息数据,促使资产使用效率、处置收益达到最大化,进一步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上报告,请予以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