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 IPv6
吉木萨尔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9-04-22 12:20:37 来源:吉木萨尔县统计局 浏览次数:0 文章字号:
分享至

   2018年,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州党委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进入新时代的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打好组合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提质增效、稳中向好态势,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经济结构转型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4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1.2和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6.8:79.5:13.7。实现地域工业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1.4%,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5430元,同比增长26.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合18446美元。

二、农 业

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3.7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农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6.1%、2.9%、26.85%、0.97%和3.18%。

农作物播种面积83.7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增长1.2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75万亩,同比增长2.8%;油料播种面积3.1万亩,同比下降33.65%;蔬菜播种面积2.3万亩,同比下降55.7%。

全年粮食总产量23.7万吨,同比下降1.04%;油料产量0.44万吨,同比下降55.16%;蔬菜产量10.4万吨,同比下降55.7%。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39万亩,其中经济林0.23万亩,防护林0.21万亩。

年末牲畜存栏32.04万头(只),同比下降0.68%;全年牲畜出栏27.89万头(只),下降0.17%。全年肉类总产量1.13万吨,下降3.94%;奶产量2.65万吨,同比增长2.61%;禽蛋产量0.28万吨,增长5.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3万千瓦,同比增长2.1%;大中型拖拉机0.24万台,增长3.55%;小型拖拉机0.37万台,增长0.14%;拖拉机配套农具0.85万台(架),增长2.69%。化肥施用量2.63万吨,同比下降4.1%;地膜使用量0.12万吨,同比下降1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9.6亿元(不含兵团),同比增长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达到45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增加值156.8亿元,同比增长1.1%。县属工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县属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同比增长12.5%。

生产原煤5857.6万吨,同比增长29.5%;铝合金68万吨,同比增长36.3%;页岩油10.7万吨,同比增长388.6%;焦炭(含半焦)42.9万吨,同比增长59.3%;多晶硅1539吨,同比

增长215%。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电解铝265.2万吨,同比下降7.8%;石墨及碳素制品54.8万吨,同比下降33.2%;发电量461.6亿度,同比下降3.4%;水泥60.8万吨,同比下降30.1%;商品混凝土37.1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1.8%;小麦粉4.6万吨,同比下降23.5%;食用植物油1.5万吨,同比下降14.4%;白酒1543千升,同比下降4.2%;自来水3990.2万立方,同比下降3.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1%,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72.1%;企业亏损面达33.3%,比上年收窄1.6个百分点。

五彩湾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53.4亿元,同比增长1.1%,五彩湾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的96.2%。

建筑业: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包括未在当地注册企业)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2亿元,同比下降44.9%。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1.79亿元,同比下降65.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1.7万平方米,下降70.9%。

四、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98亿元,同比下降19.8%。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46个,下降24.3%,本年投产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超亿元项目81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34.4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6.7%。县属完成投资28.7亿元,下降,46.3%;五彩湾完成投资126.28亿元,下降1.6%。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92亿元,同比下降34.8%;第二产业投资131.24亿元,下降2.4%,其中:采矿业投资7.6亿元,下降23.5%;制造业投资45.25亿元,下降15%;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77.25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21.82亿元,下降65.9%。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1:85:14。

房地产: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5亿元(在当地注册、具有资质等级的房地产企业),同比下降16.6%。房屋施工面积28.47万平方米,增长47.8%;商品房销售面积5.36万平方米,增长8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万平方米,增长76.5%;商品房销售额1.89亿元,增长168%。

五、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全县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14家(批发业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4家,限额以上产业(大个体)单位3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2亿元,同比增长6.7%。按经营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1亿元,均增长6.7%。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2亿元,增长6.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9亿元,增长6.3%。

六、招商引资和旅游

招商引资:完成招商引资65.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项目涉及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等产业。

旅游: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38.2万人次,同比增长52.6%;旅游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57.1%,旅游过夜游客65万人次,同比增长46%。全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4A级景区1个:千佛洞景区;3A级旅游景区4个:车师古道景区、古海温泉景区、天地园、北庭园;全县有旅行社分社5家,准4星级酒店2家(豪威酒店、生态酒店),3星级酒店3家(庭州、亿隆、鑫兴)。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县属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93亿元,同比增长10.16%。实现财政公共预算收入6.81亿元(含上划自治州5832万元),增长10.23%。其中,增值税收入1.66亿元,增长1.17%;企业所得税0.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08%;个人所得税0.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

地方财政支出32.13亿元,同比下降0.2%。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支出27.40亿元,同比下降9.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0亿元,同比下降0.52%;教育支出4.47亿元,增长6.69%;医疗卫生支出1.83亿元,同比下降16.37%;住房保障支出3.84亿元,同比下降4.56%;社会保障和就业1.91亿元,同比增长25.3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6亿元,同比下降58.59%;农林水事务支出4.79亿元,同比下降14.75%。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06亿元,与年初持平,其中:住户存款46.03亿元,比年初增长5.53%,单位存款余额11.23亿元,比年初增长26.6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9.77亿元,比年初增长11.7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3亿元,比年初增长19.9%;中长期贷款余额30.86亿元,比年初增长5.77%,存贷比77.5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全县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725万元,同比增长0.62%。

教育: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8所。全年招生数4050人,在校学生17120人,毕业生人数4193 人。教职工总数1937人,其中专任教师1715人。

全县普通小学11所,招生1227人,在校生7225人,毕业生1130人;普通初中3所,招生1067人,在校生3215人,毕业生1131人;普通高中1所,招生660人,在校生2011人,毕业生713人。幼儿园13所,招生数1092人,在园幼儿4675人。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完成100%,初中毛入学率100%。中小学“双语”教学覆盖率100%,高中入学率99.36%。

九、文化、广播和卫生

文化: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文化馆1个(分馆9个);公共图书馆1个(分馆8个);博物馆2所。已探明文物点111处,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处,其中国家级4处、自治区级4处、县级13处,有馆藏文物90件,有藏品573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0件。

广播: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14%,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12%,全县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24401套,户户通设备17261套,有线电视用户数已达5426户。全县广播系统自制节目660小时,电视系统自制节目达264小时。

卫生: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26所,卫生机构中,医院2所,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站)1个,乡镇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51所,民营医疗机构63所。卫生技术人员1081人,其中执业医师290人,执业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356人,医技人员130人,全县核定床位1000张。

十、城市建设和安全

城市建设:全县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6.93平方米/人,用水普及率98%,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100%,无害化处理率96.7%,集中供热普及率97%,燃气普及率99.77%,城市主次干道路灯亮化率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45平方米/人,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城市、自治区级园林城市、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和自治区级生态县。

安全: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6起(均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伤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76%、受伤人数下降60%,烟花爆竹、消防、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公安户籍人口数据统计:2018年末地域总户数4.8万户,总人口13.74万人,比上年减少1443人。其中男性7.01万人,女性6.73万人。在全部人口中,非农业户口3.21万人,农业户口10.53万人。汉族人口数9.2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7.1%;少数民族人口数4.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2.9%,其中回族人口数2.13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哈萨克族人口数1.18万人,占总人口的8.59%;维吾尔族人口数0.79万人,占总人口的5.75%。户口登记新出生人口1502人,人口出生率10.87‰;死亡人数1556人,人口死亡率11.26‰。人口自然增长率-0.3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常住人口达18万人。

全县(不含兵团)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9.1%;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为91.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3元,增收764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50元,同比增长7.6%

十二、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

全县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1814人,同比下降10.74%。按控股情况分: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7612人,同比下降6.92%;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65人,同比下降2.36%;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4038人 同比下降14.88%。按会计制度分: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3891人,下降20.17%;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157人,下降0.44 %;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415人,增长14.14%。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52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以内;高校毕业生自助创业14人,城镇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成果继续巩固。

全县各类险种参保人数达到23.66万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99万人,其中:企业参保2.5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4521人。企业工伤保险参保2.6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39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0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参保8.6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4.06万人。

2018年享受城市低保户234户359人,发放低保金203万元;享受农村低保户611户1179人,发放低保金431.9万元。

十三、环 境

全年县级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4.0%,全县四类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良好。全县昼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一级,夜间道路交通噪声为一级。

工业废水排放量61.56万吨,其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92.07吨,氨氮排放7.52吨;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452.68万吨,其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788.79吨,氨氮排放150.49吨。

工业废气排放:二氧化硫排放20039.71吨,氮氧化物排放15796.25吨,烟粉尘排放59134.87吨。

十四、全社会用电量

全社会用电量427.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1%(包括五彩湾地区4家自备电厂的全部用电量)。其中,全行业用电426.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0.4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1%。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为现价,其增速是按可比价计算,数据均为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人口数据包括兵团;其余的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如没有特殊说明的均不包括兵团数据。2017年农业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进行修正。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县统计局,其他数据来源县相关部门。其中,畜牧数据来源畜牧局;耕地面积来源农业农村局;招商引资数据来源招商局;财政收支数据来源财政局;金融信贷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奇台县支行;文化、旅游、广播和体育数据来源文化体育旅游广播影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数据来源卫健委;城市建设数据来源住建局;安全数据来源应急管理局;人口数据来源公安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低保数据来源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源自然资源局;全社会用电数据来源供电公司,其中4家自备电厂数据来源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