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 IPv6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
发布时间:2025-02-25 16:34:55 来源:学习强国 浏览次数:0 文章字号:
分享至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当前,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从农业国到工业大国、再向创新型经济强国跨越的奋斗史。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成就不仅体现为经济规模的跃升,更体现为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和国际影响力扩大。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34.9万亿元,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我国还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

实体经济是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在我国,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劳动力需求量大,吸纳就业超过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3%,为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在国际上,一些国家也通过扶持制造业来复苏经济,从侧面印证了实体经济在促发展、稳就业中的关键作用。此外,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国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实体经济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同时,我国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面成绩显著,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3.9万亿元。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制造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创新,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技术赋能,培育出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产业。在这一过程中,实体经济既是技术应用的载体,也是催生科技创新的土壤。

实体经济是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安全。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要掌握核心技术以避免受制于人。实体经济的强大可以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国家的经济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当前,一些国家“再工业化”等战略表明,大国争夺的制高点是高端制造业。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通过攻克芯片、高端装备等“卡脖子”技术,筑牢经济安全屏障。